花生突变体的EMS诱变及分子检测

被引:38
作者
殷冬梅 [1 ]
杨秋云 [1 ]
杨海棠 [2 ]
台国琴 [1 ]
崔党群 [1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
[2] 郑州农林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花生; 诱变效应; 突变体; 分子检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20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化学诱变能有效的创造各种突变体,确定诱变的适宜条件能提高诱变效率,更好地拓展花生种质资源。采用化学诱变剂EMS处理2个花生品种的种子外植体,设置5个处理浓度(0.3%,0.6%,0.9%,1.2%,1.5%)和5个处理时间(0.5,1,3,5,7 h)共25个组合,以半致死量为选择标准,确定了中花5号的适宜诱变组合为0.9%、7 h,1.2%、5 h,远杂9102的适宜诱变组合为0.6%、7 h,0.9%、7 h。对中花5号M1代植株的一些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发现EMS对其产生了明显的生理损伤,两个品种对EMS的敏感性有差异,但差异性不大。对部分突变体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其DNA已经发生变异。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水稻“9311”突变体筛选和突变体库构建 [J].
叶俊 ;
吴建国 ;
杜婧 ;
郑希 ;
张志 ;
石春海 .
作物学报, 2006, (10) :1525-1529+1599
[2]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应的研究 [J].
安学丽 ;
蔡一林 ;
王久光 ;
王国强 ;
孙海燕 .
玉米科学, 2003, (03) :74-75+84
[3]   花生品质及改良途径浅析 [J].
李尚霞 ;
万书波 ;
封海胜 .
花生学报, 2003, (02) :29-32
[4]   我国花生诱变育种技术应用研究概况 [J].
吴兰荣 ;
李正超 ;
邱庆树 ;
苗华荣 .
核农学报, 2002, (05) :334-336
[5]   利用EMS化学诱变改造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J].
李海军 ;
池书敏 ;
刘志增 ;
陈景堂 ;
路鹏 ;
张丽华 .
玉米科学, 2002, (03) :36-38
[6]   EMS玉米花粉诱变的M代生物学效应 [J].
祝丽英 ;
池书敏 ;
刘志增 ;
孟义江 ;
陈景堂 ;
宋占权 .
玉米科学, 2002, (01) :33-35
[7]   甲基磺酸乙酯(EMS)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 [J].
祝丽英 ;
池书敏 ;
刘志增 ;
王静华 .
玉米科学, 2001, (03) :14-17
[8]   人工诱变改良大豆品质的研究 [J].
王培英 ;
许德春 ;
郭玉虹 ;
孟丽芬 ;
赵晓南 .
核农学报, 2000, (01) :21-23
[9]   利用花粉化学诱变创造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J].
薛守旺 ;
周洪生 .
作物杂志, 1998, (06) :7-9
[10]   烷化剂EMS诱发花生性状变异的效果及高产突变系的选育 [J].
朱保葛 ;
路子显 ;
耿玉轩 ;
邓向东 ;
谷爱秋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