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平度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结构优化——基于236个农户调查数据的经验

被引:5
作者
庞英 [1 ]
孙巍 [2 ]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粮食; 技术效率; 结构优化; 非参数方法双产出模型;
D O I
10.16849/j.cnki.issn1001-8611.2009.05.007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全球粮食紧缺的新时期,文章采用非参数方法,通过构建双产出模型,在对转型期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平度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度与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粮食生产资源优化配置。结果显示,目前制约平度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变化态势的主要因素是(C,S)效率,即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要素组合比例与要素价格等因素。研究所体现的政策含义是,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尤其是重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适时进行制度创新,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使土地集中,便于机械化、集约化耕种粮食作物,进一步加强对农资价格的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粮农收益最大化双重目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分析 [J].
余建斌 ;
乔娟 ;
龚崇高 .
农业技术经济, 2007, (04) :41-47
[2]   我国水稻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 [J].
王明利 ;
吕新业 .
农业技术经济, 2006, (06) :24-29
[3]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J].
朱希刚 .
农业经济问题, 2004, (12) :12-19
[4]   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测度理论研究 [J].
孙巍 ;
盖国凤 .
当代经济研究, 1998, (03) :27-29
[5]   广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测定分析与政策取向 [J].
苏基才 .
中国农村观察, 1996, (06) :14-16
[6]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及其比较效益 [J].
胡小平 .
中国社会科学, 1994, (06) :36-49
[7]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朱希刚著, 1997
[8]  
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顾焕章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