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7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需水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60
作者
李勇 [1 ,2 ]
杨晓光 [1 ]
叶清 [1 ,3 ]
黄晚华 [4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3]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4]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农作物; 灌溉; 制度; 需水量; 变化特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74 [灌溉制度与管理];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研究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91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和6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单季稻和双季稻的生育期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计算了有效降水量,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推荐的方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域内单季稻和双季稻需水量,探讨了不同地区单季稻和双季稻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和单季稻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而晚稻生育期有效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早稻、晚稻和单季稻生育期内需水量皆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单季稻和晚稻的需水量为显著减少;为满足水稻需水要求,研究区域内双季稻生育期内的灌溉量较单季稻多125 mm,但其水分利用效率在研究区域高于单季稻;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总体更适宜种植双季稻。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应用生态学报.2010, 11
[2]   气候变化对黑河流域典型作物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J].
陈军武 ;
吴锦奎 .
灌溉排水学报, 2010, 29 (03) :69-73
[3]   中国主要作物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 [J].
刘钰 ;
汪林 ;
倪广恒 ;
丛振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2) :6-12
[4]   气候变化对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以高邮灌区为例 [J].
罗玉峰 ;
彭世彰 ;
王卫光 ;
缴锡云 ;
孙勇 ;
韩冰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 42 (05) :609-613
[5]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影响预测 [J].
张建平 ;
王春乙 ;
杨晓光 ;
赵艳霞 ;
刘志娟 ;
王靖 ;
陈艳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50-55
[6]   山西冬小麦作物需水量近45年变化特征 [J].
武永利 ;
刘文平 ;
马雅丽 ;
班胜林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6) :7380-7383
[7]   关中地区气候变化对主要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研究 [J].
曹红霞 ;
粟晓玲 ;
康绍忠 ;
王振昌 .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4) :6-9
[8]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J].
任国玉 ;
郭军 ;
徐铭志 ;
初子莹 ;
张莉 ;
邹旭凯 ;
李庆祥 ;
刘小宁 .
气象学报, 2005, (06) :942-956
[9]   华北主要作物需水量近50年变化趋势及原因 [J].
刘晓英 ;
李玉中 ;
郝卫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0) :155-159
[10]   长江流域1961-2000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研究 [J].
王艳君 ;
姜彤 ;
许崇育 ;
施雅风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3) :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