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钉螺种群内螺壳形态形状变异分析

被引:5
作者
周艺彪
姜庆五
赵根明
韦建国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2]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湖北钉螺; 形态性状; 变异;
D O I
10.13859/j.cjz.2005.05.013
中图分类号
Q954 [动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摘要
在中国大陆血吸虫病流行的7个省中,采集不同环境类型的21个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种群,每个种群各测量60只湖北钉螺的11个形态性状。采用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3种方法,分析不同湖北钉螺种群内形态性状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在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和形态性状多样性方面,都以江西都昌的变异最大,平均欧氏距离为2.88,方差为2.33,极差为9.05,多样性指数为1.56,个体间平均距离以四川西昌湖北钉螺种群的最小,仅为1.37,而多样性指数以四川丹棱湖北钉螺种群的最小,为0.91。在不同光壳湖北钉螺种群中,以云南大理湖北钉螺个体间的平均距离最大,为1.90,但方差和极差以江苏宜兴的最大,分别为0.55和4.46。不同湖北钉螺种群内形态性状变异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肋壳湖北钉螺种群内的形态性状变异程度普遍高于光壳湖北钉螺种群内的变异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