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前处理对湖泊沉积物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51
作者
王君波
朱立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北京
[4] 北京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5]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粒度测量; 前处理方法; 超声波分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两个不同湖泊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前处理后的测量结果,比较了各种前处理方法的优劣,并提出两种较好的前处理方法.结果显示不同湖泊沉积物和同一湖泊的不同样品对各种前处理方法的响应并不相同,从整体上来看,经过去离子水浸泡后并用超声波分散的方法效果最好,目前最常用的传统的前处理方法结果也较好.测量结果还显示,经过(NaPO3)6处理后再用超声波分散容易使频率分布曲线出现细粒次峰,产生双峰分布的型式,原因也许与(NaPO3)6的分散作用使颗粒絮凝作用减小,增强超声波对颗粒的直接撞击作用,使颗粒被击碎从而产生双峰分布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湖泊沉积物环境记录——以沉积物粒度为例
    陈敬安
    万国江
    张峰
    David Dian Zhang
    黄荣贵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 563 - 568
  • [2] 青海湖QH-2000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刘兴起
    王苏民
    沈吉
    [J]. 湖泊科学, 2003, (02) : 112 - 117
  • [3] 不同预处理对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
    王德杰
    范代读
    李从先
    [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 314 - 318
  • [4] 藏南沉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王君波
    朱立平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5) : 459 - 467
  • [5] 前处理步骤与方法对风成红粘土粒度测量的影响
    鹿化煜
    苗晓东
    孙有斌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3) : 129 - 135
  • [6] 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同位素和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郭雪莲
    王琪
    史基安
    张晓宝
    曾凡刚
    邓津辉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3) : 99 - 103
  • [7] 粒度分析样品分散条件的研究
    杨玉颖
    张学文
    赵红
    吴建国
    王培铭
    [J]. 建筑材料学报, 2002, (02) : 198 - 201
  • [8] 前处理方法对北黄海沉积物粒度的影响
    孙有斌
    高抒
    鹿化煜
    [J].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 665 - 671
  • [9] 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孙千里
    周杰
    肖举乐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 (01) : 93 - 95
  • [10] 洱海沉积物粒度记录与气候干湿变迁
    陈敬安
    万国江
    徐经意
    [J]. 沉积学报, 2000, (03) : 341 -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