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补偿额度的估算方法及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10
作者
冯晓淼 [1 ]
石培基 [1 ]
于江海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河北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评价体系; 成本; 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势较高,生态系统较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生态恶化现象日益严重。近年来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就是其中之一。但对于"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如何补偿"的具体问题,一直没有出台系统完整的操作办法。笔者在综合生态补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成本和效益两个角度估算生态补偿额度,并以退耕还林为例建立估算补偿额度的指标体系,旨在为解决"补偿多少"的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72 +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原则及其具体方法 [J].
曾贤刚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2) :35-39
[2]   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 [J].
曹明德 .
法学, 2004, (03) :40-43
[3]   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J].
陈群元 ;
宋玉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1) :80-85
[4]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 [J].
熊鹰 ;
王克林 ;
汪朝辉 .
农村生态环境, 2003, (04) :10-13
[5]   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 [J].
吴玲玲 ;
陆健健 ;
童春富 ;
刘存岐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5) :411-416
[6]   小良植被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价值评估 [J].
杨柳春 ;
陆宏芳 ;
刘小玲 ;
彭少麟 .
生态学报, 2003, (07) :1423-1429
[7]   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象和实现途径 [J].
孔凡斌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2) :101-104+115
[8]   河西走廊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 [J].
陶希东 ;
赵鸿婕 .
干旱区研究, 2002, (04) :7-12
[9]   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鄱阳湖区为案例 [J].
钟瑜 ;
张胜 ;
毛显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8-52
[10]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