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

被引:35
作者
宫丽娟 [1 ]
刘绍民 [1 ]
双喜 [1 ]
蔡旭辉 [2 ]
徐自为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
关键词
涡动相关仪; 大孔径闪烁仪; 源区; 足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4 [大气探测仪器及设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对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足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密云站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的观测资料,应用足迹模型对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做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对风向、Monin-Obukhov长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观测高度/有效高度等因子比较敏感。密云站涡动相关仪的源区白天主要分布在仪器的西南与南面,而夜间则在东北与北面。大孔径闪烁仪的源区为西南—东北向分布。涡动相关仪各月源区形状不同,但大致分布在南北长1000 m、东西宽850 m的范围内,而LAS各月源区为西南—东北向分布,长约2060 m,最宽处约为620 m。对涡动相关仪通量有贡献的下垫面主要为园地(67%)和耕地(19%)。其中园地的通量贡献比例在夏、秋季比较大,冬、春季稍小,而耕地则相反。大孔径闪烁仪的主要通量贡献源区为园地、耕地和居民地,通量贡献比例分别为49%,28%和11%。其中园地和耕地通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与涡动相关仪的观测结果一致,但没有涡动相关仪的变化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46 / 25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1]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flux measurements: matching scales of observations and fluxes[J] . H.P. Schmid.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 1997 (2)
[22]   SOURCE AREAS FOR SCALARS AND SCALAR FLUXES [J].
SCHMID, HP .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1994, 67 (03) :293-318
[23]  
Footprint prediction of scalar fluxes from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diffusion equation[J] . P. H. Schuepp,M. Y. Leclerc,J. I. MacPherson,R. L. Desjardins.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19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