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反贫困之路:农业产业化

被引:9
作者
王弘
贺立龙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反贫困; 产业化; 土地流转; 农村合作组织; 股田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农村尤其是山区长期贫困,是先天条件太差,还是另有成因?对秦巴地区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农村土地等自然禀赋未得到规模化生产利用而转为收益性较高的农副产业,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的重要因素。因此,当由内而外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无法实现时,实施由外而内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实现对农地流转的制度倒逼,促成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是我国农村反贫困的关键所在。鉴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分散,农户个体土地流转意愿不高等现实,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反思我国农村反贫困化路径,提出股田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农村合作组织形式,促进农户由个体向组织的集中,以增强农户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 [J].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 ;
张曙光 .
管理世界, 2010, (07) :66-85+97
[2]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述评 [J].
冯振东 ;
霍丽 ;
邵传林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23-29
[3]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与效果研究:以东北农村为例 [J].
刘凤芹 .
管理世界, 2006, (09) :71-79+171
[4]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 [J].
叶剑平 ;
蒋妍 ;
罗伊普罗斯特曼 ;
朱可亮 ;
丰雷 ;
李平 .
管理世界, 2006, (07) :77-84
[5]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 [J].
杨德才 .
当代经济研究, 2005, (12) :49-52+72
[6]   农村土地流转:新情况、新思考——浙江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调查 [J].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农业厅联合调查组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0) :11-18
[7]  
贫困县域经济发展研究[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郑玲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