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生态研究

被引:12
作者
林金美
林加涵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
关键词
甲藻; 生态学; 南黄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 [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调查南黄海浮游甲藻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水平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甲藻类有74种,分隶于8科9属。其中高温高盐种占71.63%,广温广盐种占22.97%。低盐近岸种和冷水性种类各占2.7%。南黄海浮游甲藻细胞总量的季节分布,以夏季7月为最高峰,春季3月为最低谷,并对其生态特征和水文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讨论。钩梨甲藻,赛氏鸟尾藻、圆头角藻、指状角藻和新月角藻等,仅分布于126°E以东、表层(10m)盐度34.00的海域,可作为黄海暖流的指示种。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东海浮游甲藻类的分布 [J].
林金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2) :110-115
[2]   南海中部浮游甲藻类的生态研究 [J].
林金美 .
海洋通报, 1988, (03) :47-53+82
[3]   黄、东海浅海水文学的主要特征 [J].
管秉贤 .
黄渤海海洋, 1985, (04) :1-10
[4]   由GMS-1和NOAA-5卫星红外照片得出的黄、东海冬季海面温度模式 [J].
郑全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1, (04) :523-534
[5]   黄海浮游动物的基本生态特点 [J].
肖贻昌 .
海洋湖沼通报, 1979, (02) :51-55
[6]   中国海域水螅水母类区系的初步分析 [J].
张金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79, (01) :127-137
[7]   黃、东海底栖动物区系的特点 [J].
刘瑞玉 ;
徐凤山 .
海洋与湖沼, 1963, (04) :306-321
[8]  
中国沿岸海洋水文气象概况[M]. 科学出版社 , 孙湘平 编,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