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评价及天然气成藏机理

被引:43
作者
杨威
谢增业
金惠
施振生
谢武仁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三叠世; 成藏机理; 砂体展布; 储集层; 层序地层学; 圈闭; 气水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已进入大面积岩性气藏勘探的新阶段,为了给该区勘探部署以及储量评价提供地质依据,开展了砂体分布、储层展布及成因和成藏机理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和认识包括:①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四位一体(测井、野外露头、岩心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井震"结合,建立了全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认为6大物源体系形成6大三角洲砂体;②在格架范围内以体系域为单元研究地层、砂体的展布特征,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并分析不同类型砂体、相同砂体不同部位的储层特征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③分析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划分储层类型,对研究区内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进行预测——加积式砂组中的高能河道为最高效的储层;④通过对广安、合川等典型气藏的解剖,针对须家河组低渗透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地质模型和实验装置,开展了气水置换的成藏模拟试验,认为致密砂岩圈闭的充注为脉冲式充注,充注完成后在致密砂体和高孔渗砂体之间,存在多个含水滞留区带,而储层物性的相对差异是能否聚气的关键。该成果对于扩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具有重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120 +120-1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特点及勘探前景 [J].
谢继容 ;
张健 ;
李国辉 ;
唐大海 ;
彭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06) :40-44+205
[2]   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相研究 [J].
施振生 ;
杨威 ;
金惠 ;
朱秋影 ;
刘满仓 ;
郭长敏 .
沉积学报, 2008, (02) :211-220
[3]   川西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构造演化及层序充填样式 [J].
郑荣才 ;
朱如凯 ;
翟文亮 ;
高红灿 ;
戴朝成 ;
耿威 .
中国地质, 2008, (02) :246-255
[4]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 [J].
陈义才 ;
蒋裕强 ;
郭贵安 ;
杨金利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2) :57-60+183
[5]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J].
林良彪 ;
陈洪德 ;
姜平 ;
胡晓强 ;
纪相田 ;
叶黎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376-383
[6]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期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与古地理演化 [J].
叶黎明 ;
陈洪德 ;
胡晓强 ;
姜平 ;
林良彪 ;
李国新 ;
彭海燕 .
地层学杂志, 2006, (01) :87-94+100
[7]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研究 [J].
张健 ;
李国辉 ;
谢继容 ;
邱健 ;
魏小薇 ;
唐大海 .
天然气工业, 2006, (01) :12-15+155
[8]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组二段和四段砂岩沉积模式 [J].
侯方浩 ;
蒋裕强 ;
方少仙 ;
郭贵安 ;
杨金利 .
石油学报, 2005, (02) :30-37
[9]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T3x)气藏再认识 [J].
王金琪 .
天然气工业, 2002, (02) :1-6+12
[10]   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刘树根,童崇光,罗志立,戴苏兰,庞家黎,张国政,何军 .
天然气工业, 1995, (02) :11-1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