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林间伐强度自然稀疏与结构规律研究

被引:11
作者
张水松 [1 ]
陈长发 [2 ]
何寿庆 [2 ]
吴克选 [2 ]
詹有生 [2 ]
机构
[1]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杉木林; 间伐强度; 自然稀疏; 林分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杉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中,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分自然稀疏的变化,揭示自然稀疏株数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对杉木林密度管理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M=k1·k2作出检验,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直径、树高和林冠结构等。自然稀疏研究表明,CK和弱度间伐自然稀疏起始期高峰期早,稀疏量大,稀疏过程具连续性,按其稀疏量可分为轻微稀疏期、剧烈稀疏期和延续稀疏期等3个阶段,若不加以人为干预,自然稀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度和强度间伐稀疏起始期和高峰期之间呈间歇性、稀疏阶段性不明显。研究发现,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枯死木株数均有重要作用,但密度比立地条件更重要。杉木林密管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经检验,相对误差3·91%,精度较高;对其用于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地位指数林分的实用性检验结果,CK相对误差5·23%,其他检验项目相对误差均<5%,为容许试验误差,实用性较强。研究揭示了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和树高级分布规律等。研究还得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枝下高、林冠长度和林冠相对高度的生长差异、变化动态及其与林龄增长的各种相关规律,并分别提出其与林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相关的数学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杉木林间伐强度试验20年生长效应的研究 [J].
张水松 ;
陈长发 ;
吴克选 ;
占有生 ;
何寿庆 .
林业科学, 2005, (05) :56-65
[2]   理论生长方程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的模拟研究 [J].
张建国 ;
段爱国 .
林业科学, 2003, (06) :55-61
[3]   杉木树冠形态结构的初步研究 [J].
姜志林 ;
叶镜中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4) :46-52
[4]   编制杉木林分密度管理图研究报告 [J].
刘景芳 ;
童书振 .
林业科学, 1980, (04) :241-251
[6]  
杉木栽培学.[M].余新妥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  
杉木.[M].吴中伦 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8]  
杉木林的抚育间伐.[M].姜志林;叶镜中;周本琳 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9]  
森林抚育间伐.[M].中国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研究所 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