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准地台西缘宝鼎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古地理演化与聚煤作用

被引:20
作者
鲁静 [1 ]
邵龙义 [1 ]
魏克敏 [2 ]
苏时才 [3 ]
冉隆明 [2 ]
孙应珠 [3 ]
陈江峰 [1 ]
于晓辉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不详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聚煤作用; 层序地层学; 晚三叠世;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09.04.001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层序地层学和古地理恢复有关理论、方法对扬子准地台西缘宝鼎盆地进行了等时地层格架下古地理演化与聚煤作用的研究,认为聚煤作用是剩余可容空间大小和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现断陷盆地聚煤中心主要位于地形平坦、剩余可容空间和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均适中的三角洲平原环境.在盆地稳定断陷期(SⅢ2),聚煤中心主要位于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相对适中的三角洲平原古地理单元至盆地萎缩断陷期(SⅢ3),聚煤中心向新增可容空间产生速率相对较快的湖泊古地理单元迁移.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J].
邵龙义 ;
陈家良 ;
李瑞军 ;
张鹏飞 .
沉积学报, 2003, (01) :168-174
[2]  
攀枝花地质[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马玉孝等著, 2001
[3]  
中国晚三叠世宝鼎植物群[M]. 科学出版社 , 徐仁 著, 1979
[4]  
Peat/coal type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are they related?[J] . T.A. Moore,J.C. Shear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