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林行动的就业效应分析

被引:13
作者
柯水发 [1 ,2 ]
李周 [1 ]
郑艳 [3 ]
张莹 [3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中心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造林; 就业; 投入产出法;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0.03.009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框架、中国造林状况、造林就业特点以及一些造林就业实践,并基于造林用工量标准和投入产出法对造林及其后续管护活动的直接、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造林行动和农村林业就业的几点建议。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行动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2005—2008年、2009—2020年累计可创造的植树造林短期标准直接就业岗位数(若植树造林以每人每年工作300天为基准)分别约为577万个和183万个;新增长期森林资源管护就业岗位数量为8.93~11.16万个和7.76~9.7万个;造林带来的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也较为可观。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3+112 +1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森林碳汇计量和核查方法研究.[D].张坤.北京林业大学.2007, 03
[2]  
林业新定位下的林业高校就业问题研究.[D].杨素华.东北林业大学.2007, 01
[3]  
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研究.[D].林德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08
[4]  
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D].李顺龙.东北林业大学.2005, 01
[5]  
中国林业碳汇.[M].李怒云; 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M].国家林业局编;周生贤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7]   影响林业院校研究生就业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J].
魏晓慧 ;
范德林 ;
曲洪亮 .
中国林业教育, 2005, (01) :50-52
[8]   林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J].
罗丹杰 .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02) :59-60
[9]   林业碳汇项目及其在中国发展潜力浅析 [J].
王雪红 .
世界林业研究, 2003, (04) :7-12
[10]   浅析林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J].
吴友亮 .
湖南林业, 2002, (04) :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