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社会向度与网络社会的核心逻辑——兼论社会学如何理解互联网

被引:34
作者
张兆曙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互联网逻辑; 社会向度; 虚拟整合; 进程压缩; 倍增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4 [文教、卫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应用技术,互联网具有一种超强的结合能力,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逻辑和工业化秩序。因此,社会学对互联网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互联网的技术向度,而应该立足于互联网的社会向度,即在技术与社会相互结合的后果中理解互联网。就网络社会的革命性变化而言,虚拟时空集中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向度,并为社会生活的再结构、再组织过程提供了框架和逻辑。首先,互联网的技术粘性导致空间结构上的去中介化,实现了网络社会的虚拟整合。虚拟整合所产生的超越性社会事实,并不是一种涂尔干意义上的规范性力量,而是一种建构性力量。其次,虚拟整合与非序列化时间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社会生活网络化的进程压缩。空间维度上的虚拟整合和时间维度上的进程压缩,勾画出一幅网络社会的整体画面,即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过程往往表现为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大程度的拓展。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伴随着一种瞬时的结构性优势和相对于工业化逻辑的倍增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