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民族具象思维的角度对汉语进行审视

被引:4
作者
梅立崇
机构
[1] 《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汉民族文化; 复句; 句子; 汉语句子; 词类功能; 双音节形容词; 后加成分; 后附语; 印欧语言; 具象思维; 句法位置; 单音词; 单音节词; 定中结构;
D O I
10.13724/j.cnki.ctiw.1992.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零语言和思维都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都带有社会性,那么,它们自然就不同程度地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语言实际上是民族群体感知、理解世界的一种样式,它"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各种游戏和娱乐",它包孕着一个民族的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可见,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比较而言,思维受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英语译文看汉语主语的省略现象 [J].
王菊泉 .
语言研究, 1991, (02) :17-26
[2]   中国传统思维浑沌说质疑 [J].
吾敬东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03) :74-75
[3]   汉语并不难学 [J].
伍铁平 .
世界汉语教学, 1988, (04) :201-207+200
[4]   应当重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J].
徐仲华 ;
缪小放 .
世界汉语教学, 1988, (04) :225-229+195
[5]  
汉语句法的灵活性[J]. 吕叔湘.中国语文. 1986 (01)
[6]  
语法答问[M]. - 商务印书馆 , 朱德熙[著], 1985
[7]  
王力文集[M].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王力著, 1984
[8]  
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M].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刘叔新著, 1984
[9]  
语言学概论[M]. - 商务印书馆[]L·R·帕默尔, 1983
[10]  
社会语言学[M]. - 学林出版社 , 陈原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