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棉花黄萎病快速接种技术及其在病原菌致病力和寄主抗病性鉴定上的应用

被引:26
作者
马平
H.C.HUANG
李社增
唐文华
机构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Lethbridge Research Centre
[3]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4] Lethbridge
[5] Alberta
[6] Canada TJ
[7]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 保定
[8] 保定
[9] 北京
关键词
棉花; 大丽轮枝菌; 黄萎病; 接种技术; 切根蘸孢子法;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4.06.010
中图分类号
S435.621.24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鉴定一般在田间病圃中进行,其结果受病圃中病原菌分布均匀程度、气象等因素影响极大,往往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为了使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我们在温室条件下比较了3种苗期接种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即切根蘸孢子法(接种浓度为106分生孢子/mL);菌培养物土壤接种法(0.5%、1%、2%,w/w);微菌核土壤接种法(103个微菌核/g土)。结果表明,切根蘸孢子法导致棉苗发病均匀、严重、迅速,播种35-45 d后即可得到均匀一致的发病结果。而其它2种接种方法在播种75 d后才得到相对稳定的发病结果。同时,研究还表明接种浓度为104分生孢子/mL所导致的黄萎病显著比105或106的轻。利用切根蘸孢子法在室内鉴定12个棉花品种或品系的抗黄萎病能力,证明该方法是抗黄萎病快速鉴定的有效方法。此外,该鉴定方法还可快速鉴定黄萎病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并可应用于作物对其它土传病害的抗病性鉴定上。
引用
收藏
页码:536 / 5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一种新的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J].
王省芬 ;
马峙英 .
棉花学报, 2002, (04) :231-233
[2]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新方法——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 [J].
简桂良 ;
孙文姬 ;
马存 .
棉花学报, 2001, (02) :67-69
[3]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现状、问题及对策 [J].
马存 ;
简桂良 ;
孙文姬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2) :59-65
[4]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检测棉花抗病性的研究 [J].
章元寿 ;
王建新 ;
顾本康 ;
李经仪 .
植物保护, 1991, (04) :2-4
[5]   棉花黄萎病抗病性鉴定新方法探讨 [J].
戴广辉 ;
刘俊芳 ;
李延增 ;
刘克明 ;
魏建昆 .
华北农学报, 1989, (04) :92-97
[6]   棉花抗黄萎病苗期鉴定方法 [J].
石磊岩 ;
孙文姬 .
植物保护, 1987, (01) :42-42
[7]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生物测定技术初探 [J].
吴洵耻 ;
李桂舫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6, (01) :89-92
[8]  
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滤液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J]. 仇元,吕金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