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雷口坡组储层原生孔隙内胶结物研究

被引:14
作者
曾德铭
王兴志
康保平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雷口坡组; 储层; 原生孔隙; 胶结物; 组合形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观察,借助薄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和矿物包裹体等配套资料,研究了雷口坡组储层段亮晶颗粒白云岩和蓝绿藻粘连白云岩内胶结物的结构、特征和组合形式,分析了成岩环境与储集空间的关系,指出原生粒间孔和藻粘结“格架”孔内6种不同类型的亮晶胶结物是4期不同成岩环境的产物,其在产状、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和组合形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的差异也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气田开发地质.[M].唐泽尧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中国南方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M].冯增昭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李月;周瑶琪;颜世永;.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 S5
[4]   含油气盆地包裹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J].
米敬奎 ;
戴金星 ;
张水昌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5) :602-605+636
[5]   川西地区须二段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J].
许浩 ;
汤达祯 ;
魏国齐 ;
张君峰 ;
吴世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5) :571-574
[6]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J].
王兴志 ;
穆曙光 ;
方少仙 ;
黄继祥 ;
侯方浩 .
沉积学报, 2000, (04) :549-554
[7]   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研究中的应用 [J].
柳少波 ;
顾家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29-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