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检测研究

被引:34
作者
孙传清
李自超
王象坤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
关键词
水稻; RFLP;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 12 2份野生稻和 75份栽培稻在 4 4个 RFL P位点的多态性为资料 ,采用逐步聚类法和分组随机法 ,按原始样本的 50 %、 2 0 %和 10 % ,分别构建初级核心样本、次级核心样本和核心样本 ,用多态位点数 ( Np)、等位基因数 ( Na)、基因型数 ( Ng)及平均基因多样性 ( Hs)等参数 ,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初级核心样本的 Np、 Na和 Ng分别达到原始样本的 90 %、 90 %和 80 %以上。次级核心样本的Np、 Na、 Ng仍分别可达原始样本的 90 %、 80 %和 75%。核心样本的 Np可达原始样本的 90 % ,而 Na和 Ng下降幅度大 ,分别相当于原始样本的 65%和 55%。无论哪一级核心样本 ,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幅度比野生稻小。比较逐步聚类法和分组随机法表明 ,逐步聚类法构建的核心样本比分组随机法更能保持较大的遗传多样性。作者认为检验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的首选参数是等位基因数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基因组的RFLP分析
    孙传清
    王象坤
    吉村淳
    土井一行
    岩田伸夫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4) : 38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