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居型飞蝗地理种群数量性状变异的分析

被引:22
作者
康乐
李鸿昌
陈永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飞蝗; 地理变异; 形态测量;
D O I
10.16380/j.kcxb.1989.04.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模糊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国21个散居型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Phase Solitaria地理种群的形态测量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这3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是相似的。结果较好地说明了我国21个飞蝗地理种群的地理变异、种群相互关系及亚种的地位。初步确定了我国飞蝗三个亚种的自然地理分界线。陕北的地理种群与陕中、南和华北平原的地理种群非常接近,应认为是东亚飞蝗 L.m.manilensis(Meyen)的一个地理种群。发生基地的散居型飞蝗与一般发生区或扩散区的飞蝗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发生基地种群密度和生存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结果。主成分分析说明,内蒙古西部的地理种群是介于亚洲飞蝗L.m.migratoria L.和东亚飞蝗L.m.manilensis(Meyen)之间的过渡性种群,但更接近新疆和甘肃的亚洲飞蝗。作者还将E/F、F/C和P/C 3个比值投入运算,这不仅输入了体形的信息,而且也起到给前翅长E、后足股节长F和头宽C加权的作用。作者认为,当在空间和时间上大量连续取样的情况下,飞蝗形态测量学的方法对于确定亚种的地位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该种固有的多变性和散居型飞蝗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连续性所造成的。但对于分析地理种群的相互关系方面则显示出优越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及陕西省北部地区蝗虫的调查 [J].
郑哲民 ;
邱琼华 .
昆虫学报, 1965, (06) :576-590
[2]   东亚飞蝗二型的形态测量比较 [J].
黄亮文 .
昆虫知识, 1965, (04) :230-232+234
[3]   陕西省蝗虫的初步调查报告 [J].
郑哲民 ;
梁铬球 .
动物学报, 1963, (03) :461-470
[4]   内蒙黄旗海地区蝗虫的研究 [J].
邱式邦 ;
林汉连 ;
蒋元晖 .
植物保护学报, 1962, (03) :285-290
[5]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在中国的发生动态 [J].
马世骏 .
昆虫学报, 1958, (01) :1-40+98
[6]   新疆蝗虫地理的研究 [J].
陈永林 ;
夏凯龄 ;
马世骏 .
科学通报 , 1957, (07) :211-212
[7]  
甘肃蝗虫图志.[M].甘肃省蝗虫调查协作组编写;.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8]  
云贵川陕宁地区的蝗虫.[M].郑哲民著;.科学出版社.1985,
[9]  
青藏高原的蝗虫.[M].印象初 著.科学出版社.1984,
[10]  
中国东亚飞蝗蝗区的研究.[M].马世骏等著;.科学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