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贫困持续性及决定因素分析——基于相对和绝对贫困线的再审视

被引:26
作者
蔡亚庆 [1 ]
王晓兵 [2 ,3 ]
杨军 [4 ]
罗仁福 [2 ,3 ]
机构
[1] 不详
[2] 社会资源研究所
[3] 不详
[4]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 不详
关键词
贫困; 农户; 持续性; 区域差异;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5.0170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的扶贫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农户贫困率降低十分显著,但随着扶贫的深入,消除剩余贫困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1 362户农户持续10年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统计指标和计量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户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户贫困主要是暂时性的,但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性贫困人口比例将显著增加,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在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户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其脱离持续性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减少社会排斥将促进弱势农户提高社会资源积累,有助于农户脱离长期贫困。分散收入风险,也有利于农户摆脱长期贫困。除了人力资本、社会排斥性、收入风险等对农户贫困持续性产生影响外,地区资源禀赋,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差异会对农户持续性贫困产生显著影响。当农户长期处于贫困,这表明其脱离贫困的难度更大,可行能力被剥夺的程度更深,应当是扶贫政策关注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扶贫产业开发新思路:打造跨区域扶贫产业区 [J].
巩前文 ;
穆向丽 ;
谷树忠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05) :736-740
[2]   代际间向上流动的私人转移支付与贫困脆弱性 [J].
解垩 .
经济管理, 2015, 37 (03) :170-179
[3]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与机制探讨 [J].
王贤斌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04) :394-397
[4]   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研究 [J].
张立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6) :45-50
[5]   中国农村的暂时性贫困是否真的更严重 [J].
章元 ;
万广华 ;
史清华 .
世界经济, 2012, 35 (01) :144-160
[7]   贫困度量的国际探索与中国贫困线的确定 [J].
顾昕 .
天津社会科学, 2011, (01) :56-62+65
[8]   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 [J].
王小林 ;
Sabina Alkire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12) :4-10+23
[9]   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探究 [J].
陈全功 ;
李忠斌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5) :39-48+55+96
[10]   中国农村贫困的程度、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光金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09) :13-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