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饲用杂交稻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唐湘如
余铁桥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2]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饲用杂交水稻; 酶活性; 产量; 蛋白质含量; 密度;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01.06.019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密度对饲用杂交稻威优 5 6的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降低能提高叶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谷氨酰胺合成酶 (GS)以及籽粒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ADPGP)和GS的活性 ,且其叶片和籽粒的非蛋白氮、蛋白氮和全氮含量亦增加 ,从而使糙米蛋白质含量增加。合理密度为 3 0万蔸 /hm2 ,其产量最高和糙米蛋白质含量较高 ,因此有利于饲料稻威优 5 6高产与高蛋白质含量协同形成。这与在此密度下籽粒蔗糖合成酶 (SS)和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活性最高 ,以及籽粒和叶片的PEPC和GS活性较高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作物栽培学各论.[M].刁操铨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薛应龙 主编;上海植物生理学会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  
水稻遗传和品种改良.[M].闵绍楷;熊振民 编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山东农学院;西北农学院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  
水稻栽培生理.[M].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市农业学校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7]   施氮对饲用杂交稻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J].
唐湘如 .
杂交水稻, 2000, (02) :36-39
[8]   杂交饲料稻组合的筛选初步研究 [J].
唐启源 ;
向远鸿 ;
刘国华 ;
刘朝友 ;
文志平 ;
唐伯辉 .
杂交水稻, 1999, (05) :6-8+16
[9]   湖南高蛋白饲料稻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J].
青先国 ;
戴魁根 .
中国稻米, 1998, (03) :28-32
[10]   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开花后叶片衰老和粒重的影响 [J].
于振文 ;
岳寿松 ;
沈成国 ;
余松烈 ;
D.B.Egli ;
D.V.VanSanford .
作物学报, 1995, (04) :41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