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人民”的历史跨越——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

被引:3
作者
任仲平
机构
关键词
共产党人; 生产力; 生产方式;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体制改革; 十七届六中全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一、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丁玲、艾青、艾思奇、贺绿汀、冼星海……一批批风华正茂的文化青年向着光明,冲破重重封锁辗转西行。几年内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竟达4万余人,相当于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和。对于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城,当时的《解放日报》这样评述:"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作中流砥柱,成为全国文化的活跃的心脏。"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城里,1942年5月23日,一场历时20多天的座谈会,一篇2万多字的讲话,揭开了中国文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