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复式盆地演化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13
作者
尹福光
蒲心纯
朱同兴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楚雄; 中三叠世-白垩纪; 复式盆地; 地球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楚雄盆地处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南西界以红河断裂为界与哀牢山造山带相连,北西界为程海断裂,东边为绿汁江断裂。盆地基底包括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结构。盆地内发育了中三叠世以后的沉积盖层,西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中期为海相沉积,晚期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盆地东部为陆相沉积。侏罗—白垩纪整个盆地为巨厚的陆相沉积。楚雄盆地的构造格架分为4个带:(1)哀牢山造山带;(2)褶皱逆冲带;(3)中部沉降带;(4)东部隆起带。盆地形成与演化分为六个阶段:(1)被动大陆边缘沉降阶段;(2)拉张热隆起边缘——裂谷盆地阶段;(3)沟一弧一盆系阶段;(4)残洋一周缘前陆盆地阶段;(5)走滑一拉张盆地阶段;(6)走滑-挤压-改造阶段。楚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体现了盆地动力学性质转化和复合,在多种动力系统作用下或经过多旋回构造阶段产生了复式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Bending and unbeding of an elastic lithosphere:the Cenozoic history of the Apennine and Dinaride foredeep basins. Kruse,S.E.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