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经脉穴位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刘芳 [1 ]
黄光英 [1 ]
张明敏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
针刺; 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循经感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对经穴及非经穴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DopplerFlowmeter,LDF)检测3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十二经脉循经经穴、经穴旁开和在经非穴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人体穴位血流量高于经穴旁开和在经非穴(P<0.05);针刺时,十二经脉循经线上经穴的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经穴旁开的血流量增减不明显,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时,十二经脉在经非穴的血流量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经穴的血流量与在经非穴的血流量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是可以客观检测的,微循环检测可以为经络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79+81 +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100例健康人不同部位体表血流量的测量
    赵秀梅
    刘育英
    刘秀华
    蔡莉蓉
    韩岳
    刘凤英
    [J]. 微循环学杂志, 2004, (02) : 43 - 45+79
  • [2] 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针灸效果的观察
    张栋
    王淑友
    马惠敏
    李顺月
    [J]. 上海针灸杂志, 2004, (05) : 37 - 40
  • [3] 腧穴实质与微血管相关的生理学研究
    穆祥
    段惠琴
    陈武
    高立云
    杨佐君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 (12) : 47 - 52
  • [4] 经络的实质理应是“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
    穆祥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 (04) : 49 - 52+66
  • [5] 微循环概念的探讨
    田牛
    [J]. 微循环学杂志, 1994, (01) : 4 - 6+56+59
  • [6] 关于腧穴针感形态结构的研究
    沈德凯
    [J]. 中国医药学报, 1989, (04) : 57 - 64
  • [7] 针灸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孙国杰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