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1979—2007年间的积雪变化

被引:22
作者
田柳茜 [1 ]
李卫忠 [1 ]
张尧 [1 ]
田立军 [2 ]
朱求安 [1 ]
彭长辉 [1 ,3 ]
陈槐 [1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魁北克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雪深; 积雪日数; 回归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产品,对青藏高原1979—2007年积雪深度、积雪日数的分布变化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日数、积雪深度和海拔三者之间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青藏高原积雪在1988年发生突变,该年前后积雪分布有显著不同,这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由暖干时期进入暖湿时期有关;将青藏高原按夏季水汽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发现29年来北部积雪日数变化与全国积雪变化相反呈极显著增加趋势(R2=0.39,P<0.01),以1.40 d/a的趋势增加,主要原因是西北部地区冬季积雪日数增加;南部积雪深度与全国积雪变化一致呈极显著减少趋势(R2=0.24,P<0.01),以-0.04 cm/a的趋势减少,主要原因是东南部春、夏、秋三季积雪深度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5974 / 59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青藏高原积雪日数的气温敏感度分析 [J].
马丽娟 ;
秦大河 ;
卞林根 ;
效存德 ;
罗勇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1) :1-7
[2]   基于不同积雪日定义的积雪资料比较分析 [J].
安迪 ;
李栋梁 ;
袁云 ;
惠英 .
冰川冻土, 2009, 31 (06) :1019-1027
[3]   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 [J].
王叶堂 ;
何勇 ;
侯书贵 .
冰川冻土, 2007, (06) :855-861
[4]   青藏高原四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黄一民 ;
章新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04) :537-542
[5]   卫星反演积雪信息的研究进展 [J].
吴杨 ;
张佳华 ;
徐海明 ;
何金海 .
气象, 2007, (06) :3-10
[6]   青藏高原积雪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气象科技, 2007, (01) :1-8
[7]   青藏高原气候由暖干到暖湿时期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 [J].
牛涛 ;
刘洪利 ;
宋燕 ;
陈隆勋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6) :763-771
[8]   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数据反演我国积雪深度及其精度评价 [J].
车涛 ;
李新 ;
不详 .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04, (05) :301-306
[9]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被动微波遥感反演 [J].
车涛 ;
李新 ;
高峰 .
冰川冻土, 2004, (03) :363-368
[10]   雪生态学研究进展 [J].
赵哈林 ;
周瑞莲 ;
赵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2) :29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