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沙市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15
作者
李春华 [1 ]
李宁 [2 ]
石岳 [2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
[2]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耕地面积变化; STIRPAT模型; 弹性系数; 长沙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作者借鉴环境压力方程STIRPAT模型,以长沙市1978—2005年耕地面积数据及其相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了人口、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耕地占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引起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城市化率的变化对耕地面积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STIRPAT模型计算发现富裕度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并不存在Kuznets曲线规律。研究认为缓解长沙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可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入手。
引用
收藏
页码:258 / 2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略论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 [J].
胡建民 ;
石忆邵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4) :588-592
[2]   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中国环境压力的时间差异——以1952—2003年能源消费为例 [J].
王立猛 ;
何康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6) :862-869
[3]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王新华 ;
尚海洋 .
生态学报, 2006, (10) :3358-3365
[4]   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5, (05) :767-773
[5]   土地价格及分配关系与农地非农化经济机制研究——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例 [J].
曲福田 ;
冯淑怡 ;
俞红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2) :54-60
[6]   我国耕地保护机制研究 [J].
王德起 ;
曲福田 .
中国土地科学, 1997, (01) :15-20
[7]   农业发展与土地非农化 [J].
杨国良,彭鹏 .
自然资源, 1996, (01) :36-40
[8]   STIRPAT, 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J].
York, R ;
Rosa, EA ;
Dietz, T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 46 (03) :351-365
[9]  
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M].中国土地学会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10]  
中国土地非农化过程与机制实证研究.[M].贾生华;张宏斌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