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坝玄武岩中麻粒岩捕虏体锆石Hf同位素、U-Pb定年和微量元素研究:华北下地壳早期演化的记录

被引:13
作者
郑建平
路凤香
余淳梅
汤华云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麻粒岩捕虏体; 锆石原位分析; Hf同位素; U-Pb定年; 华北地块; 下地壳演化; 壳幔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对汉诺坝玄武岩携带的条带状麻粒岩锆石进行了背散射、Hf同位素、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原位分析. 结果表明: 条带状麻粒岩为早期下地壳样品, 其成因很难用单一的过程来解释, 而是包含着地壳再熔融岩浆作用、幔源物质参与、变质分异作用和早期的下地壳拆沉作用等复杂过程信息. 岩石中除有3097~2824和2489~2447 Ma的古老年龄信息外, 80%的锆石给出1842±40 Ma的年龄值. 老年龄锆石有高的eHf值(达+18.3)和高的Hf模式年龄(2.5~2.6 Ga), 说明形成该岩石的初始物质主要来源于晚太古代的亏损地幔. 早元古代锆石的eHf值多变化于零附近; 个别有较高的eHf值(+9.2+10.2), 表明早元古代时华北东、西部地块碰撞拼合并导致克拉通最终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物质参与.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变斑晶石榴石40Ar-39Ar年龄谱的含义与华北高压麻粒岩变质时代 [J].
郭敬辉 ;
王松山 ;
桑海清 ;
翟明国 .
岩石学报, 2001, (03) :436-442
[2]   汉诺坝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岩浆底侵作用新证据 [J].
樊祺诚 ;
隋建立 ;
刘若新 ;
周新民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
[3]   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J].
李江海 ;
钱祥麟 ;
黄雄南 ;
刘树文 .
岩石学报, 2000, (01) :1-10
[4]   汉诺坝捕虏体麻粒岩锆石年代学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樊祺诚 ;
刘若新 ;
李惠民 ;
李霓 ;
隋建立 ;
林卓然 .
科学通报, 1998, (02) :133-137
[5]  
中国华北太古宙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及初步研究[J]. 翟明国,郭敬辉,阎月华,韩秀伶,李永刚.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2(12)
[6]  
中国早前寒武纪麻粒岩[M]. 地质出版社 , 沈其韩等著, 1992
[7]  
华北陆台早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M]. 地质出版社 , 伍家善等著, 1991
[8]  
U–Pb and Hf-isotope analysis of zircons in mafic xenoliths from Fuxian kimberlites: evolution of the lower crust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J] . Jianping Zheng,W. L. Griffin,Suzanne Y. O’Reilly,Fengxiang Lu,Chunmei Yu,Ming Zhang,Huimin Li.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4 (1)
[9]  
Igneous zircon: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ource rock type[J] . E. Belousova,W. Griffin,Suzanne Y. O’Reilly,N. Fishe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2 (5)
[10]  
Continental crust and lithospheric mantle interaction beneath North China: isotopic evidence from granulite xenoliths in Hannuoba, Sino-Korean craton[J] . Xinhua Zhou,Min Sun,Guohui Zhang,Shaohai Chen.LITHOS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