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草场生态恶化原因新解

被引:9
作者
景晖
徐建龙
顾延生
机构
[1]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气温; 降雨量; 过牧; 采金; 挖虫草; 草原生态恶化;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6.05.030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三江源区草场“三化”明显,生态恶化,究其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又有人类活动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有测量记录的气温、降雨和年末牲畜存栏数、采金、挖虫草(Cordycepssinensis)规模的变化及其与草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关系,文章为人为成因说提供了更为翔实可靠的证据。结论:超载是1957—1979年间、采金子和挖虫草是1980—2004年间草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042 / 10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清以来人类经济活动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景晖 ;
徐建龙 .
攀登, 2005, (03) :87-92
[2]   我国草原鼠害的严重性及防治对策 [J].
张知彬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05) :343-347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M]. 青海人民出版社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编辑委员会[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