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卷风的形成、结构和卷起沙尘过程的数值研究

被引:17
作者
顾兆林
赵永志
郁永章
冯霄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尘卷风; 数值模拟; 对流泡; 对流边界层; 沙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中应用数值算法对尘卷风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尘卷风的内部详细结构和运动过程。研究表明尘卷风是由于地面局部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旋转对流运动。在尘卷风形成的过程中 ,外围空气通过贴近地面的薄层被地面加热后流向中心部位 ,外围空气的旋转能量在中心部位得到加强形成尘卷风 ,其旋转能量是热泡原来具有的旋转能量的局部集中和一部分势能转化而形成的 ,其旋转方向是由热对流泡的初始旋转方向所决定。尘卷风是一种类兰金涡 ,旋转速度和压力的分布具有兰金组合涡的特点 ;在成熟阶段 ,尘卷风的详细结构可以粗略地分为 4个区域———地面附近的气流汇聚区域、柱状的涡核区域、旋风与地面作用形成的转角风区域以及涡核外部的外围气流区域。转角区域可以细分为两个子区域———外围的方位角风区域(在该区域 ,上升气流运动方向与轴线之间有一定的夹角 ,称为方位角 )和中心的下沉停滞气流区域。尘卷风中心的低压和急速的上升气流可使大量沙尘扬起 ,不同直径的沙尘颗粒在尘卷风的作用下运动轨迹不同 ,因此卷起不同大小沙尘的尘卷风的外形也是不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51 / 7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青藏高原地-气过程动力、热力结构综合物理图象 [J].
徐祥德 ;
周明煜 ;
陈家宜 ;
卞林根 ;
张光智 ;
刘辉志 ;
李诗明 ;
张宏升 ;
赵冀俊 ;
索朗多吉 ;
王继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5) :428-441
[2]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若干问题的观测研究 [J].
牛生杰 ;
章澄昌 ;
孙继明 .
气象学报, 2001, (02) :196-205
[3]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温压湿分布规律研究 [J].
马志福 ;
谭芳 ;
候勤东 .
中国沙漠, 2000, (03) :58-61
[4]   “大漠孤烟直”中的“烟”不像是“龙卷风” [J].
王智道 .
新疆气象, 1999, (02) :57-57
[5]   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的 PISO 算法研究 [J].
刘卫东 ;
王振国 ;
周进 .
航空动力学报, 1998, (01) :82-85+111-112
[6]   黑风暴的沙尘形成与输送参数化及中尺度数值试验 [J].
刘春涛 ;
程麟生 .
气象学报, 1997, (06) :87-100
[7]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面有效辐射研究 [J].
胡列群 .
干旱区地理, 1997, (01) :25-32
[8]  
湍流两相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周力行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