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教育文化

被引:2
作者
杨军昌
机构
[1]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
[2] 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社会传承机制; 教育文化; 少数民族; 黔东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750 [少数民族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教育文化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其从学科领域讲包括教育科学与文化学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用多维的视野克服教育单一化、应试化而带来的弊端影响,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最终服务于教育文化事业,推进"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程。清水江流域是全国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十家族的主要聚居区和苗侗文化中心区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博的研究领域,教育文化是为其中的重点和亮点之一。早在唐初,清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18
页数: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清代清水江流域村落的兴学活动——以天柱地坌为中心 [J].
蔡敏 ;
李斌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3 (01) :78-82
[2]   清水江流域教育文化 [J].
杨军昌 .
教育文化论坛, 2013, 5 (03) :2-2
[3]   论明清以来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碑刻的分类、内容与学术价值 [J].
李斌 ;
吴才茂 ;
姜明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1 (03) :37-43
[4]   原生态的生动载体——读《体验生态博物馆》有感之一 [J].
谢念 ;
唐福敬 .
当代贵州, 2009, (05) :58-59
[5]  
人类学视野下的教育自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孙杰远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