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用骨质疏松骨折的骨密度变化来探讨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被引:5
作者:
王文志
赵立强
廖海鹰
安珍
杨定焯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
[2]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 成都
[3] 成都
来源: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诊断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用脊椎压缩性骨折及髋骨骨折人群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的改变来探讨国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 对成都地区≥20岁健康人群共1 460人采用DEXA测量L2-4和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BMC、BMD和BMC/体重(W);对≥50岁者摄T5-L4侧位片。用本次流调获得的骨峰值(PBM),分别减2.OSD和2.5SD作为骨质疏松(OP)的诊断标准,对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骨骨折人群的。BMC、BMD和BMC/W骨质疏松检出率进行分析,并对L1-L4骨质增生骨密度进行修正。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人群的BMD、BMC、BMC/W在PBM减去2.OSD,OP的检出率L2-4 BMD女性为89%,男性为60%。修正骨质增生后女性为93%,男性为74%。两组均明显高于女性BMC(72%)、BMC/W(70%)及男性BMC(56%)、BMC/W(40%)和减去2.5SD为标准的各指标检出率。用PBM-2.OSD对髋骨骨折人群OP检出率在Neck BMD女性为89%,男性为100%/,两组均高于BMC、BMC/W及Ward’s、Troeh和减去2.5SD各指标检出率。结论 我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应为骨峰值L2-4BMD-2.OSD,当其腰椎有明显骨质增生时可给予适当修正。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1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