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大葱轮作体系N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静
李虎
王立刚
邱建军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N2O排放; 冬小麦/大葱轮作;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633.1 [大葱];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202 ;
摘要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冬小麦/大葱轮作体系不同施肥处理下农田N2O排放特征及排放系数,分析了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对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N2O排放高峰值主要出现在每次施肥+灌溉或强降雨之后的一段时间,大葱生长季排放峰值高且出现的频率比小麦生长季密集;N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3.85~507.11μg N·m-2·h-1,平均值为251.63μgN·m-2·h-1,对于不同施肥处理,其年度N2O排放总量介于1.71 kg N·hm-2到4.60 kg N·hm-2之间。整个轮作体系不同处理N2O排放系数介于0.31%到0.48%之间,均值为0.43%;相对比农民习惯(FP)处理,优化施肥(OPT)、优化减氮(OPT-N)以及秸秆还田(C/N)处理均能显著减少N2O的排放,秸秆还田处理和优化减氮处理N2O排放总量比优化处理分别减少了17%和10%。在10℃<土壤温度(T)s<20℃时,N2O排放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整个小麦生长季N2O排放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大葱生长季在20℃<Ts<30℃时,土壤水分含量成为主要限制因素,N2O排放与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呈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处理作物产量高于其他处理,是具有减排增产"双赢"效果的农田管理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639 / 16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贺京 ;
李涵茂 ;
方丽 ;
胡啸 ;
孔维才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0) :246-250
[2]   中国农田N2O排放通量原位观测研究的汇总分析 [J].
秦艳梅 ;
过燕琴 ;
高志亮 ;
张令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608-2613
[3]   成都平原土壤—蔬菜系统NO排放特征 [J].
于亚军 ;
朱波 ;
荆光军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8, (04) :313-318
[4]   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的排放特征 [J].
王立刚 ;
李虎 ;
邱建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4) :1248-1254
[5]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土壤N2O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孙艳丽 ;
陆佩玲 ;
李俊 ;
于强 ;
孙善彬 ;
王吉顺 ;
欧阳竹 .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1) :1-5+15
[6]   稻秆还田方式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J].
马二登 ;
马静 ;
徐华 ;
曹金留 ;
蔡祖聪 ;
八木一行 .
土壤, 2007, (06) :870-873
[7]   太湖地区冬小麦田与蔬菜地N2O排放对比观测研究 [J].
姚志生 ;
郑循华 ;
周再兴 ;
谢宝华 ;
梅宝玲 ;
顾江新 ;
王定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6) :691-701
[8]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Denitrilfication Losses from an Irrigated Maize-Wheat Rotation Fiel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J].
R.EDIS .
Pedosphere, 2004, (04) :533-540
[9]   稻田灌溉和秸秆施用对后季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J].
邹建文 ;
黄耀 ;
宗良纲 ;
蒋静艳 ;
郑循华 ;
王跃思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4) :409-414
[10]   农田N2O通量测定方法分析 [J].
李俊 ;
于沪宁 ;
于强 ;
谢贤群 .
地学前缘, 2002, (02) :37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