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α和 β多样性指数及聚类分析 ,探讨河北省围场县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在不同管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聚类分析将 1 5个样地划分为 5个组。在α多样性方面 ,以个体数为基础和以重要值为基础的多样性测度结果一致 ,最小多样性、最小均匀度、最小丰富度和最大生态优势度出现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中央。α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最大值 ,以及生态优势度最小值出现在 3个区的过渡地带。该地区 α多样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草地管理方式。在β多样性方面 ,该地区不存在位置上的环境梯度 ,生境破碎化程度较大。物种替代速率最快的是缓冲区与核心区的过渡地带 ,最慢的是在缓冲区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