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生化研究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39
作者
王雅平
吴兆苏
刘伊强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北京大学生物系工作
[2]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
[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关键词
小麦; 抗赤霉病性; 生化; 抗性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测定了13个抗赤霉病性有明显差异的小麦品种的病小花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胆碱、总酚、水溶性蛋白、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健株的SOD活性与小麦抗赤霉病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胆碱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作为小麦遗传育种中抗病性鉴定的参考指标;接种24小时的PAL活性、72小时黄酮含量、168小时木质素含量与抗赤霉病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总酚、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赤霉病性相关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27 / 3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荞麦中总黄酮和芦丁含量的变化
    唐宇
    赵钢
    任建川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1) : 33 - 35
  • [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关系
    张江涛
    段光明
    于泽英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7, (06) : 34 - 37
  • [3] 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
    李清铣
    王彰明
    [J]. 植物保护学报, 1982, (03) : 163 - 168
  • [4] 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技术的改进及其抗源的开拓
    王裕中
    杨新宁
    肖庆璞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82, (05) : 67 - 77
  • [5] 小麦育种学.[M].吴兆苏编著;.农业出版社.1990,
  • [6] 小麦赤霉病及其防治.[M].李克昌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