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交流系统负荷模型的直流输电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6
作者
肖俊
李兴源
机构
[1]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交流系统负荷; 功率极限; 系统强度; 电压稳定;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3.09.014
中图分类号
TM721.1 [直流制输电];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研究了交流系统负荷对交直流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给出了最大功率曲线法所决定的最大可送功率。同时,讨论了系统临界短路比的求解方法并据此说明了交流系统负荷对系统强度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异步电动机等效阻抗与机端电压的关系。通过电压稳定指标分析了交流系统负荷对换流母线电压静态稳定性的影响,并且给出了临界传输功率和临界电压的求解方法。通过一实际算例,说明了交流系统负荷分别为恒定阻抗和异步电动机时,直流功率输送特性和电压稳定性的差异。讨论了直流输电系统功率输送极限的限制因素,据此明确了如何求解直流功率的输送极限。
引用
收藏
页码:2410 / 24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感应电动机负荷对短路电流影响机理研究 [J].
刘楠 ;
张彦涛 ;
秦晓辉 ;
马世英 ;
唐晓骏 .
电网技术, 2012, 36 (08) :187-192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广义负荷模型 [J].
汪小明 ;
刘涤尘 ;
吴军 ;
黄涌 ;
汪如松 ;
云雷 ;
董飞飞 ;
张琳 .
电网技术, 2011, 35 (03) :44-48
[3]   电力负荷建模研究述评 [J].
李培强 ;
李欣然 ;
林舜江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8, (05) :56-64+123
[4]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及负荷对其影响研究现状 [J].
林舜江 ;
李欣然 ;
刘杨华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8, (01) :66-74
[5]   受端负荷模型对交直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J].
王正风 ;
薛禹胜 ;
杨卫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18) :13-16
[6]   反映综合负荷动特性机理的感应电动机模型 [J].
王卫国 ;
贺仁睦 ;
王铁强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04) :23-27+35
[7]   3种感应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的比较 [J].
鞠平 ;
潘学萍 ;
韩敬东 .
电力系统自动化, 1999, (19) :40-42+47
[8]   一种具有全电压范围适应性的综合负荷模型 [J].
李欣然 ;
贺仁睦 ;
周文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999, (05) :72-76
[9]   联于弱交流系统的直流输电特性研究之二──控制方式与电压稳定性 [J].
徐政 .
电网技术, 1997, (03) :1-4+9
[10]   联于弱交流系统的直流输电特性研究之一──直流输电的输送能力 [J].
徐政 .
电网技术, 1997, (01)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