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36
作者
宋岩
赵孟军
柳少波
洪峰
秦胜飞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 前陆盆地; 油气; 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1.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然气的富集是中国前陆盆地的特点,煤系烃源岩发育是天然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构造多期叠合、古构造发育、多套烃源岩多期演化是油气多期成藏的主控因素;前陆盆地发育三套储盖组合和原源、它源两大套成藏体系,控制着油气纵向分布;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带地质特征控制着油气区域分布规律,逆冲带、前缘隆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下部成藏体系,坳陷带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上部成藏体系;在逆冲山前带油藏被破坏形成油苗、沥青或残余油藏,在坳陷内的逆冲带和坳陷带主要聚集了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在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既聚集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又聚集了晚期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天然气。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J].
宋岩 ;
夏新宇 ;
秦胜飞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2, (01) :26-29
[2]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J].
雷振宇 ;
何登发 ;
张朝军 .
地球学报, 2001, (02) :169-174
[3]   中国大中型气田主要地球化学和地质特征 [J].
宋岩 ;
戴金星 ;
李先奇 ;
洪峰 .
石油学报, 1998, (01) :11-15+3
[4]   吐哈盆地侏罗系含煤沉积层序特征研究 [J].
吴因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5) :35-39+97-98
[5]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夏义平 ;
刘立群 .
地球科学, 1994, (06) :727-741
[6]  
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M].周新源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7]  
特提斯北缘盆地群构造地质与天然气.[M].贾承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8]  
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M].贾承造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9]  
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M].戴金星等著;.科学出版社.1997,
[10]  
前陆盆地分析.[M].何登发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