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生成及含气量控制因素

被引:13
作者
沈丽惠 [1 ]
齐俊启 [2 ]
赵志义 [1 ]
徐飞 [1 ]
乔军 [2 ]
机构
[1]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
[2]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水文队
关键词
峰峰东部矿区; 煤层气; 含气量; 控制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EASY%Ro数值模拟法,对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热演化史进行模拟及恢复,探讨了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气的生成和演化特点,认为峰峰东部矿区受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经历二次生气阶段,早期以区域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煤中有机质在深成变质作用下发生一次生气;晚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促使该区的煤层进一步变质及煤层气第二次生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含气性及含气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煤储层顶底板岩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岩浆侵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引起本区煤层甲烷含量在平面及剖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煤巷锚网索支护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J].
赵俊楼 ;
张香玲 ;
张立华 ;
崔延昆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 (04) :79-82
[2]   综放面煤层自然发火区域划分的理论研究 [J].
杨永辰 ;
尹博 ;
高永格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 (04) :76-78
[3]   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田乾乾 ;
黄健良 ;
牛欢 ;
李海洋 .
煤矿现代化, 2009, (04) :78-79
[4]   构造运动对煤储层控气性影响 [J].
胡忠亚 ;
孙娇鹏 ;
郭炜 ;
崔璐 .
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2) :123-123
[5]   煤变质作用对煤层气赋存和富集的控制——以沁水盆地为例 [J].
方爱民 ;
侯泉林 ;
雷家锦 ;
李继亮 ;
杨陆武 ;
胡爱梅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378-384
[6]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 [J].
叶建平 ;
武强 ;
王子和 .
煤炭学报, 2001, (05) :459-462
[7]   煤层气单井开采数值模拟的研究 [J].
吴晓东 ;
张迎春 ;
李安启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47-49+53
[8]   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条件 [J].
桑树勋 ;
范炳恒 ;
秦勇 ;
唐书恒 ;
叶建平 ;
贾社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