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大学公私属性之辨

被引:10
作者
刘梦今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公私属性; 公办高校; 民办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14.11.017
中图分类号
G64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中外合作大学的公私属性问题,是办学实践中亟需回答的问题。中外合作大学"合理回报无法操作""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矛盾冲突"等深层次问题未能解决,均与其属性模糊、定位不清密切相关。中外合作大学既非公办高校,亦非民办高校,而是独立于公、私立高校之外的第三种高校类型。这个定位对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体系的完善、办学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等有着实质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加快推进《中外合作大学办学法》立法进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J].
赵风波 .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 (02) :1-2
[2]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新 [J].
林金辉 ;
刘志平 .
教育研究, 2008, (01) :43-47
[3]   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与引导 [J].
林金辉 ;
刘志平 .
江苏高教, 2007, (06) :75-78
[4]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公私属性的思考 [J].
马金森 ;
李梅 .
教育发展研究 , 2007, (05) :8-11
[5]   对我国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 [J].
黄藤 ;
王冠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S1) :103-108
[6]  
Restructuring higher educati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J] . Molly N. N. Lee.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