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华卷柏孢子形态的研究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11
作者
:
吴玉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吴玉书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来源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
1989年
/ 01期
关键词
:
中华卷柏;
孢子形态;
生态意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Desv.)Spring]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温带地区,一般生长在干旱的岩石上。有关中华卷柏的孢子形态,过去由于缺乏描述,在地层中常常将具疣状纹饰的三缝孢定为凤尾蕨(Pteris)或阴地蕨(Botrychium)孢子,因而在解释古环境时带来一定问题。直到1978年开始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点综合研究,由孔昭辰等第一次在化石中定名为中华卷柏,并指出中华卷柏孢子曾一度在该地区占孢粉总数的55%和60%,与凤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90 +90
页数:5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