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54
作者
方修琦
葛全胜
郑景云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环境演变; 中华文明; 人地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近年来自然环境演变研究和中华文明演变研究的大量科学积累显示 ,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与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之间存在着多样而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出以下认识 :(1)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结构” ,其连续性得益于与巨大的生存空间相联系的多样的环境类型与环境演变的区域差异。 (2 )尽管并非所有的暖期中华文明都繁盛 ,但中华文明繁盛的时期往往是各种时间尺度上的暖期。 (3)环境极端恶化事件对中华文明产生严重冲击 ,同时也促使文明发生重大变革 ,中华民族在对不利环境影响的适应过程中不断开拓创造、不断积累经验 ,从而促进社会的更大进步。进一步开展有关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应以重大环境演变事件的识别为基础 ,以环境变化引起的资源变化为切入点 ,通过文明发展对环境演变影响的适应研究来深化对文明内涵的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3500aBP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突变的幅度与速率 [J].
方修琦 ;
江海洲 ;
连鹏灵 .
地学前缘, 2002, (01) :163-167
[2]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J].
吴文祥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443-451
[3]   岱海地区距今7000-2000年间人地关系研究 [J].
田广金 ;
唐晓峰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 (03) :5-13+122+127
[4]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文明 [J].
张忠培 .
考古与文物, 2001, (01) :35-39
[5]   从《天问》看共工、鲧、禹治水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J].
赵逵夫 .
社会科学战线, 2001, (01) :79-95
[6]  
论中华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特点[J]. 陈连开.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0(05)
[7]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J].
满志敏 ;
葛全胜 ;
张丕远 .
地理研究, 2000, (02) :141-147
[8]   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 [J].
夏正楷 ;
邓辉 ;
武弘麟 .
地理学报, 2000, (03) :329-336
[9]   中国的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叶笃正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4-5
[10]   从农业气候条件看我国北方原始农业的衰落与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J].
方修琦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