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要素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变迁——基于报酬份额与嵌入深度的考察

被引:25
作者
刘维林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劳动报酬份额; 跨国投入—产出分析;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1.01.005
中图分类号
F114.1 [国际分工];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通过对贸易增加值分解模型进行要素报酬层面的扩展,本文基于上下游视角构建了国内劳动报酬份额和劳动嵌入深度的测算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国际间投入产出表对2000—2014年各国劳动要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发现,15年间出口中的国内劳动报酬份额出现全球性下降,而中国以金融危机为拐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独特U型轨迹,国内劳动报酬份额从2000年的35.58%降低至2007年的30.12%,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进口中间品和国际资本的双重挤压,在金融危机以后又迅速回升至40.68%,其中,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的提升幅度最大,相关产业"微笑曲线"形态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劳动要素分工地位的改善。发达国家在劳动嵌入深度上优势明显,且在研究期间保持不断上升态势,体现了资本与劳动要素对价值链高端环节掌控能力的进一步强化,中国劳动要素的嵌入深度从7.19%上升到9.78%,但与发达国家14%—16%的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而印度和墨西哥的主要指标在整个研究期间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呈现出低端环节锁定特征。劳动报酬视角的考察体现了中国劳动要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变迁以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凸显了强化劳动要素支撑对于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外资企业的要素属权结构与出口增加值的收益归属 [J].
周琢 ;
祝坤福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01) :118-135
[2]   人才何以成为红利——源于价值链攀升的证据 [J].
戴翔 ;
刘梦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4) :98-116
[3]   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7, 52 (07) :4-17
[4]   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微笑曲线”存在吗?——基于增加值平均传递步长方法 [J].
倪红福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 (11) :111-126+161
[5]   要素替代弹性、资本扩张与中国工业行业要素报酬份额变动 [J].
陆菁 ;
刘毅群 .
世界经济, 2016, 39 (03) :118-143
[6]   产业分工与劳动报酬份额 [J].
胡秋阳 .
经济研究, 2016, 51 (02) :82-96
[8]   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 [J].
王直 ;
魏尚进 ;
祝坤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108-127+205
[9]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制造业贸易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余淼杰 ;
梁中华 .
管理世界, 2014, (07) :22-31
[10]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J].
刘维林 ;
李兰冰 ;
刘玉海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6) :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