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荔枝蒂蛀虫的控制作用

被引:20
作者
冼继东
庞雄飞
梁广文
周贤军
范武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
[2]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果场
[3]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果场 广东广州
[4] 广东广州
[5] 广东深圳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次生化合物; 生命表;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6 [农业昆虫学];
学科分类号
09 ;
摘要
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在室内 ,供试的 2 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驱避作用较好的有白花非洲山毛豆 (Tephrosiavogelli)、飞机草 (Eupatoriumodoratum)和大叶桉 (Eucalyptusrobusta)的乙醇提取物 ,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 0 10 9、0 112、0 12 7,即它们的驱避作用效果在 80 %~ 90 %之间 ;在田间 ,白花非洲山毛豆、飞机草和大叶桉的乙醇提取物以及 φ =10 %高效灭百可乳油 (30 0 0× )和 φ =90 %敌百虫结晶 (5 0 0× )处理区中 ,荔枝蒂蛀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 2 817、3 2 0 6、3 86 3、7 95和 11 84 ,表明荔枝蒂蛀虫下一代的种群数量将分别为当代的 2 817、3 2 0 6、3 86 3、7 95 0和 11 84 0倍 .各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 0 2 0 9、0 2 38、0 2 86、0 5 89和 0 877,表明非洲山毛豆、飞机草和大叶桉的乙醇提取物处理区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效果可达 70 %以上 ,而高效灭百可乳油和敌百虫结晶的防治效果均低于 4 0 % .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农地乐乳油防治荔枝蒂蛀虫药效试验 [J].
陈炳旭 ;
黄汉杰 .
广东农业科学, 1999, (04) :42-43
[2]   植物保护剂与植物免害工程——异源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J].
庞雄飞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02) :28-32
[3]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及药剂防治 [J].
陈加福,孙国坤,叶庆荣 .
厦门科技, 1996, (05) :17-17
[4]   为害荔枝和龙眼的两种细蛾科昆虫 [J].
姚振威 ;
刘秀琼 .
昆虫学报, 1990, (02) :207-212
[5]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作用的研究[A]. 冼继东,庞雄飞.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