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粤、桂二叠纪构造煤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28
作者
陈善庆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构造煤; 构造变动; 揉皱; 角砾状; 构造应力作用; 图版; 二叠纪; 煤岩成分; 成因分析;
D O I
10.13225/j.cnki.jccs.1989.04.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南方构造煤发育,具有特殊的煤岩特征和复杂的成因。本文分析了区内二叠纪各主要煤田构造特征和构造煤发育情况。构造煤宏观上光泽暗淡,煤岩成分破碎或揉皱,结构构造复杂,常见不规则的滑动镜面和构造裂隙。微观上显微组分有破裂从初裂到破碎,揉皱从弱到强的变化特点。根据构造煤的变动特征,将构造煤的宏观类型分为五种,显微类型定为七种,详细地描述各种构遣煤的特点。本文认为不同构造应力的作用是形成构造煤的主要原因。在短期应力作用下煤层表现为塑性和脆性形变,易产生褶皱和破碎;而当煤层受到长时间的应力作用,在高温高压影响下,煤物质就具有流变性质,形成流动形变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113 +113-1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