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被引:19
作者
彭华民 [1 ]
宋祥秀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2] 天津市津南区党校
关键词
社会政策; 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 积极福利;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06.06.011
中图分类号
C913.7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4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3+211 +21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家.[M].(加)R·米什拉(RameshMishra)[著];郑秉文译;.法律出版社.2003,
[2]  
社会福利政策导论.[M].[美]尼尔·吉尔伯特(NeilGilbert);[美]特雷尔(PaulTerrell)著;黄晨熹等译;.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失控的世界.[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s)著;周红云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段忠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试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J].
陈旭清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 (04) :78-83
[6]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J].
康晓光 ;
韩恒 .
社会学研究, 2005, (06) :73-89+243-244
[7]   非政府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J].
谢舜 .
中国行政管理, 2005, (02) :43-46
[8]   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的建构与制度安排特征 [J].
刘继同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6) :92-98
[9]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 [J].
王思斌 .
中国社会科学, 1995, (02) :9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