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如何影响国际气候谈判——一种基于认知共同体理论的分析

被引:30
作者
董亮
张海滨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气候谈判; 认知共同体; 气候变化政策; 国际非政府组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D81 [国际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30207 ;
摘要
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和不确定性使国际气候政策的协调变得十分必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但中国学术界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仍然有限。作者借鉴认知共同体理论,分析了IPCC影响国际气候谈判的四个主要路径,即政策创新、政策扩散、政策选择和政策坚持。首先,在政策创新层面,IPCC是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合法性来源。IPCC的科学性赋予了评估报告的合法性,成为国际气候谈判规范与原则的最高来源,直接支撑气候谈判。其次,在政策扩散层面,IPCC定期发布报告的模式具有累积效应,这种气候变化知识的传播能力极强,因此保持了气候变化在国际政治议程设置上的较高排序。再次,在政策选择层面,特别是IPCC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上,IPCC的评估报告包括科学评估与政府评估的双重程序,在牺牲了部分科学合法性的同时,IPCC也维持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最后,在政策坚持层面,IPCC与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联合与互动形成了间接影响国际气候谈判的渠道。这一渠道强化了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小岛屿国家等行为体向传统的国际气候谈判格局施压的作用。当然,IPCC作为气候变化的认知共同体,也存在着一些如科学专业精神不足、组织机构运行效率不高等影响其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因此,IPCC的作用也是有边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83+157 +157-158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结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的影响分析 [J].
张晓华 ;
高云 ;
祁悦 ;
傅莎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1) :14-19
[2]   IPCC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J].
吕晓莉 ;
缪金盟 .
国际论坛, 2011, 13 (06) :34-40+78
[3]   气候变化治理 [J].
托马斯伯诺尔 ;
莉娜谢弗 ;
刘丰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3) :8-19
[4]  
全球化与认同:世界社会是否可能?[J]. 巴里·布赞,王江丽,黄德远,崔顺姬.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5]   国际环境政治中的“认知共同体”理论评述 [J].
孙凯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4 (02) :106-111
[6]  
“认知共同体”与全球环境治理——访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全球环境治理专家Peter M.Haas先生[J]. 孙凯.世界环境. 2009(06)
[7]   认知共同体与亚太地区第二轨道外交 [J].
喻常森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11) :33-39+4
[8]  
世界政治研究50年:探索与争鸣(二) 冷战后的开端:理性主义和社会学的回归[J]. 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O.基欧汉,斯蒂芬·克莱斯勒,肖欢.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2)
[9]   国家利益的科学论争与国际政治妥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减缓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分析评估报告》述评 [J].
潘家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02) :55-59
[10]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伟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