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自杀行为特征比较

被引:3
作者
孔媛媛 [1 ]
张杰 [2 ,3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办
[2]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
关键词
自杀行为; 特征; 自杀死亡者; 农村青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比较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的自杀行为特征,为制订自杀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解剖研究方法,对辽宁、山东、湖南3省16个县/市通过序贯抽样方法抽取的392例15~34岁农村自杀死亡者的784名信息人进行面访调查。结果自杀高峰期男性为4月30日-7月16日,女性为6月21日-9月21日;自杀时点男性集中于11∶21-15∶49,女性集中于11∶03-13∶56;选择在家中和家外自杀的男性分别占64.5%和35.0%,女性分别占72.5%和25.3%,不同性别自杀死亡者选择的自杀地点不同(χ2=3.91,P<0.05);男性的自杀方式主要为服农药(66.8%)、自溢(11.7%)和溺水(5.1%),女性主要为服农药(65.7%)、服其他毒药(10.7%)和自溢(9.0%),不同性别自杀死亡者选择的自杀方式不同(χ2=7.27,P<0.01);男性和女性自杀死亡者自杀意图客观环境量表得分分别为(8.40±3.33)和(8.13±3.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自杀死亡者自杀意图客观环境比较,自杀行为准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5),隔离性、可干预性、防范性、寻求帮助、后事安排、行动前提到自杀企图和写遗言、遗书或有关日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青年男女自杀死亡者的自杀时间、自杀地点、自杀方式等自杀行为特征不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102 / 110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圆形分布角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J].
朱岁松 .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 22 (01) :53-55
[2]   圆形分布角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 [J].
朱岁松 .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 (04) :398-399
[3]   2000~2005年3419例服毒自杀案例的特征分析 [J].
张星 ;
孙承业 ;
朱秋鸿 ;
张寿林 ;
周静 ;
张璘 ;
张爽 ;
郑玉新 .
中国健康教育, 2007, (05) :327-329+351
[4]   心理解剖在中国自杀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J].
周莉 ;
姜潮 ;
张杰 ;
孙月吉 ;
贾树华 ;
刘启贵 ;
姜兰姝 ;
胡冬梅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1) :19-22
[5]   150例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研究 [J].
贾存显 ;
赵仲堂 ;
徐复秋 ;
李庆玉 ;
潘永峰 ;
程文伟 ;
赵书英 ;
田亚强 ;
于红岩 .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06) :44-45
[6]   冲动性与非冲动性自杀未遂的比较 [J].
李献云 ;
费立鹏 ;
王玉萍 ;
杨荣山 ;
张迟 ;
及惠郁 ;
卞清涛 ;
许永臣 ;
马振武 ;
何凤生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01) :27-31
[7]   农村地区综合医院诊治的自杀未遂病人的特征 [J].
李献云 ;
许永臣 ;
王玉萍 ;
杨荣山 ;
张迟 ;
及惠郁 ;
卞清涛 ;
马振武 ;
何凤生 ;
费立鹏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0) :68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