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光温生产力模型及南方水稻适宜生长期的数值分析

被引:23
作者
于强
陆佩玲
刘建栋
傅抱璞
姚克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禹城试验站
[2]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
[4]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5] 南京气象学院应用气象系
关键词
水稻,光合作用,温度,光照,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5 [气候与作物生长];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发展了一个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兼具实用性和理论性的水稻生长模拟模型。它是在水肥适宜的条件下,以光、温因子模拟作物生长过程。其空间尺度是叶面水平的,时间尺度是逐时的,并且具有模拟冠层瞬时光合作用的能力。该模型由发育阶段、冠层光分布、冠层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增长等子模型组成。使用地理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检验,该模型可以解释在不同气候区域水稻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和播种期变化的925%~958%。使用常规气象资料,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南京、长沙、广州和贵阳等地杂交水稻的气候生态适应性。模拟结果表明,贵阳气温低、生育期长,其中稻生育期内温度适中、光照较强,干物质生产力高。广州气温高,中稻、早稻生育期短,产量较低,因受低温的影响小,是晚稻的高产区。南京和长沙以在生长中后期能避开盛夏高温并能正常抽穗扬花的适播晚稻干物质产量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