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奥陶纪洋脊扩张速率及古洋盆规模的岩石学约束

被引:11
作者
赖绍聪
邓晋福
赵海铃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扩张速率,古洋盆,火山岩,北祁连;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1997.01.006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祁连奥陶纪期间为一多岛洋,由中间微陆块分隔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洋盆联合组成。火山岩可区分为洋脊型、洋岛(海山)型及岛弧型三种主要的构造岩石组合类型。根据火山岩化学成分计算获得三个洋盆的扩张速率分别为4.45cm/a,0.75cm/a和0.8cm/a;闭合速率分别为4.05cm/a,3.10cm/a和4.87cm/a。奥陶纪末期,三个洋盆相继闭合,形成了下伏的中南祁连陆块—北祁连陆-陆碰撞构造混杂带—上叠的阿拉善陆块三个构造单元叠置的构造构局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祁连山元古代末-寒武纪海相火山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J].
夏祖春,夏林圻,徐学义 .
西北地质科学, 1995, (01) :29-38
[2]   北祁连清水沟-白柳沟地区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 [J].
邬介人,于浦生,黄玉春 .
西北地质科学, 1995, (01) :50-68
[3]   白银矿田折腰山大型古火山及其在成矿作用中的地位 [J].
任有祥,彭礼贵,李智佩,李向民,王兴安,刘晓明,刘德利 .
西北地质科学, 1995, (01) :39-49
[4]   北祁连山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动力学 [J].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 .
西北地质科学, 1995, (01) :1-28
[5]   祁连山及其邻区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兼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的成因环境 [J].
冯益民,何世平 .
西北地质科学, 1995, (01) :92-103
[6]   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 [J].
肖序常 ;
陈国铭 ;
朱志直 .
地质学报, 1978, (04) :281-295+338
[7]   我国西部祁连山区的古海洋地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王荃 ;
刘雪亚 .
地质科学, 1976, (01) :42-55
[8]  
祁连、秦岭山系海相火山岩[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夏林圻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