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表达的民主考量

被引:30
作者
陈伯礼
徐信贵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表达; 自由; 民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网络表达具有增进民主和诱致秩序失范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具有民主塑造功能,对催生公民意识、拓展民主广度、增进民主深度具有启迪意义;另一方面,网络表达在开启言论自由新时代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政府治理缺失的公共空间,产生了一些民主性隐忧,它可能引起公共秩序的紊乱、诱发多数暴政并导致政府在网络语境下的行为失态。为实现网络表达的当下治理进而推进有序民主,加强网民自律和完善网络法治成为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 知情权: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的前提
    唐禄盛
    黄金华
    [J]. 海南人大, 2003, (11) : 39 - 15
  • [2] 网络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陶建钟
    [J]. 社会科学, 2002, (02) : 7 - 10
  • [3]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李忠
    [J]. 法学论坛, 2000, (02) : 18 - 23
  • [4] 民主的不满.[M].(美) 桑德尔;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 [5] 政治实践与公共空间.[M].蔡英文著;.新星出版社.2006,
  • [6] 公共协商.[M].(美) 博曼;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 [7] 协商民主及其超越.[M].(英) 德雷译克;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 [8] 民主与信任.[M].(美)马克·E.沃伦(MarkE.Warren)编;吴辉译;.华夏出版社.2004,
  • [9] 社会契约论.[M].(法)卢梭(J.J.Rousseau)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
  • [10] 网络共和国.[M].(美)凯斯·桑斯坦(CassSunstein)著;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