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2013年1月安徽持续性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32
作者:
石春娥
[1
,2
]
邓学良
[1
]
杨元建
[1
]
吴必文
[1
]
孟燕军
[3
]
机构:
[1]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霾;
低能见度;
逆温;
输送轨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13年1月安徽霾天气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能见度低等特点。利用合肥、安庆、阜阳2009~2013年1月地面常规资料、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结合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讨论了2013年1月安徽霾天气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低风速、高湿度不能解释2013年1月霾天气增多、增强的现象。大气层结稳定、接地逆温偏多、偏厚,可部分解释这次霾天气增多现象。边界层中上部输送条件的变化也不能解释2013年1月霾天气增多现象,但近地层输送条件的变化能较好地解释2013年1月霾天气增多现象,如偏东北来向的轨迹组对应着最低的能见度,且2013年1月各地最低能见度对应的轨迹组所占比例(或与次低能见度的轨迹组所占比例之和)在历年中最高。因此,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偏东北来向气团较多是2013年1月安徽各地能见度偏低、霾天气偏多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6
页数:10
相关论文